2005年,國務院規定,自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作為“文化遺產日”。
2019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就在今天。
作為客家人,今天我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贛南客家文化中的省級“非遺”遺產有哪些?
什么是客家文化? 概括地說,客家文化是以漢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融合 了畬、瑤等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图椅幕ㄕZ言,戲劇,音樂,舞蹈,公益,民俗,建筑,飲食等。
贛南是歷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當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約有700多萬人居住。
根據江西省文化廳確定的四個批次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現整理出贛南的“非遺”遺產
如下:
一、民間文學
1、南康木根源 贛州市南康市
二、民間音樂
1、★興國山歌 贛州市興國縣
2、于都嗩吶《公婆吹》 贛州市于都縣
3、 南鄉大堂音樂 贛州市安遠縣
4、 崇義竹洞畬族山歌 贛州市崇義縣
5 、會昌踩鼓 贛州市會昌縣
6、 贛南客家民歌 贛州市、會昌縣、龍南縣、瑞金市
三、民間舞蹈
1、 銀坑甑笊舞 贛州市于都縣
2、 瑞獅 贛州市定南縣
3、古陂"席獅""梨獅" 贛州市信豐縣
4、 章貢區民間高蹺 贛州市章貢區
5、花棍舞 贛州全南縣
6、崇義告圣 贛州市崇義縣
7、上猶九獅拜象 贛州市上猶縣
8、大余南安羅漢舞 贛州市大余縣
9、于都茶籃燈 贛州市于都縣
10 、安遠瑞龍 贛州市安遠縣
11、 全南車馬燈 贛州市全南縣
12 、大余旁牌舞 贛州市大余縣
13、 贛縣云燈 贛州市贛縣
14、安遠茶藍燈 贛州市安遠縣
15、信豐瑞獅引龍 贛州市信豐縣
16、 崇義三節龍 贛州市崇義縣
四 、傳統戲劇
1、★贛南采茶戲 贛州市
2、寧都中村儺戲 贛州市寧都縣
3、 寧都采茶戲 贛州市寧都縣
4、東河戲 贛州市贛縣
5、 手端木偶戲 贛州市信豐縣
6、 安遠九龍山采茶戲 贛州市安遠縣
7 、興國提線木偶 贛州市興國縣
8、江西提線木偶戲 贛州市于都縣、撫州市廣昌縣
9、江西杖頭木偶戲 贛州市寧都縣、于都縣
10、興國端戲 贛州市興國縣
五、曲藝
1、于都古文 贛州市于都縣
2、寧都鼓子曲 贛州市寧都縣
3、南康古文 贛州市南康市
4、信豐大堂花鼓 贛州市信豐縣
六、傳統手工技藝
1、會昌滕器制作技藝 贛州市會昌縣
2、石城硯制作技藝 贛州市石城縣
3、手工藝術模具雕刻鋼模技藝 贛州市瑞金市
4、 瑞金傳統竹編工藝 贛州瑞金市
5、 龍南楊村米酒釀造技藝 贛州市龍南縣
6、定南客家酸酒鴨制作技藝 贛州市定南縣
7、 定南客家酸菜制作技藝 贛州市定南縣
8、 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藝 贛州市定南縣
9、 大余南安板鴨制作技藝 贛州市大余縣
10、崇義黃姜豆腐制作技藝 贛州市崇義縣
11、 崇義米酒釀制技藝 贛州市崇義縣
12、全南客家熏雞制作技藝 贛州市全南縣
13、全南藍巾帕制作技藝 贛州市全南縣
14、 興國魚絲制作技藝 贛州市興國縣
15、 崇義龍燈制作技藝 贛州市崇義縣
16、 贛縣田村花燈制作技藝 贛州市贛縣
17、 南康天車制作技藝 贛州市南康市
18、 瑞金魚圓制作技藝 贛州市瑞金市
19、 瑞金岡面車燈制作技藝 贛州市瑞金市
20、 石城肉丸制作技藝 贛州市石城縣
21、贛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藝 贛州市于都縣、全南縣
22、 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 贛州市安遠縣、龍南縣
七、民俗
1、贛南客家民俗 贛州市
2、贛南客家圍屋習俗 贛州市龍南縣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3、上猶客家門匾習俗 贛州市上猶縣
4、石城燈會 贛州市石城縣
5、三僚堪輿文化 贛州市興國縣
6、 石上曾坊橋幫燈 贛州市寧都縣
7、 洛口南云竹篙火龍 贛州市寧都縣
8、 香火龍 贛州市龍南縣
9、 定南客家哭嫁習俗 贛州市定南縣
10、龍南楊村龍舟賽 贛州市龍南縣
11、 寧都石上割雞擔燈 贛州市寧都縣
12、 南康鯉魚燈 贛州市南康市
13、 安遠欣山上刀山 贛州市安遠市
14 、全南中寨香火龍 贛州市全南縣
15、崇義舞春牛 贛州市崇義縣
16、 定南客家服飾 贛州市定南縣
17、 章貢客家菜 贛州市章貢區
18、南康橫寨唱船 贛州市南康市
19、 安遠欣山過火煉 贛州市安遠縣
20、會昌賴公廟會 贛州市會昌縣
21、會昌匾額習俗 贛州市會昌縣
22、寧都劉坑竹馬燈舞 贛州市寧都縣
23、 寧都大沽古教花燈 贛州市寧都縣
24、 全南譚坊舉人龍 贛州市全南縣
24、 信豐大阿子孫龍 贛州市信豐縣
八、傳統醫藥
1、 挑積 贛州市尋烏縣
2、于都敦本堂熊氏民間中醫 贛州市于都縣
3、 定南挑積 贛州市定南縣
九、傳統美術
1、章貢客家竹雕 贛州市章貢區
2、 大余核微雕技藝 贛州市大余縣
3 、興國篆刻 贛州市興國縣
(參考來源: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60百科)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
漿面條由此成為中原地區特別是河洛一帶深受百姓喜愛的面食。洛陽漿面條簡稱“漿飯”,其核心元素是發酵而成的酸漿,上等的酸漿湯色乳白,稀稠均勻,酸度適中,口感幽香。漿面條有葷有素,做法多樣。老雒陽面食制作技藝是洛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彭惠)8月2日至3日,“非遺保護與客家傳統村落振興”主題研討會在贛州召開。來自上海、廣東、福建、四川等地20余位全國知名的非遺領域專家與我市非遺工作者、傳承人代表等一道,共謀推動非遺保護與客家傳統村落振興融合發展新路徑。
全國多地依托文化館、非遺傳習所或在景區、街區等組織非遺市集、展演展示等活動,讓“老技藝”與“新玩法”碰撞出別樣精彩。在此舉辦的陜西省首屆“守藝人”傳統手工技藝非遺大展上,鳳翔木版年畫、安塞剪紙等55個三秦底蘊濃郁的非遺項目集中亮相,為人們呈
閆強表示,非遺技藝要守正創新,要傳承和保護的是文化,對于非遺技藝的形式、內容的創新,并不會改變其本質,非遺傳承人的使命就是要讓非遺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