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提到“傳承人”,在你眼前浮現出的是不是一位垂垂老矣的長者形象,一絲不茍、一成不變地傳承著古老的技藝?但今天這位來自徐匯的傳承人是一位80后青年,不僅外型俊朗,他的作品也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圖說:80后青年榮獲“上海工匠” 這位傳承人將非遺作品融入生活。徐匯區(qū)供圖
他叫陳徐奇,1983年生,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金銀琺瑯器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碩士學歷,高級工藝美術師、上海市首席技師、上海市首飾設計大師,俄羅斯貴金屬古董修復委員會貴金屬古董修復師,上海老鳳祥琺瑯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首席技師、一級首飾設計師。除了以上金光閃閃的榮譽和頭銜之外,最近,他再次脫穎而出,榮獲了一個新的榮譽:上海工匠。陳徐奇設計的作品《冰麒麟》獲得2022首屆國潮非遺文創(chuàng)大賽“最具潛力作品”獎。
畢業(yè)于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工藝美術科學院金屬藝術設計與修復專業(yè)的陳徐奇,師從非遺傳承人余士渭,研習琺瑯工藝。這位年輕的小伙子,曾跟隨導師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金屬藝術修復工作室工作,修復金屬古董并撰寫研究論文,并復刻及修復了俄羅斯國家級金屬藝術品及中國古典金屬藝術作品等藝術精品,榮獲俄羅斯國家修復委員會嘉獎。后來,陳徐奇轉入上海老鳳祥琺瑯藝術有限公司工作,主要從事花絲工藝、掐絲琺瑯工藝、琺瑯彩繪工藝等金銀細工藝相關的首飾設計與制作。他的琺瑯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工藝美術類金獎、銀獎及最佳工藝獎。自從從事琺瑯設計制作以來,他始終在努力突破傳統(tǒng)構圖思維,融合當代琺瑯藝術審美,不斷提煉琺瑯制作技藝。多年來,他與團隊成員設計出近百款琺瑯飾品,深受青年人的喜愛。代表作海派銀透明掐絲琺瑯碗《春滿》,曾榮獲2019“白玉蘭杯”上海設計創(chuàng)新產品設計大賽一等獎。
除了在技藝上鉆研創(chuàng)新,陳徐奇還通過傳統(tǒng)的師傅帶徒弟模式,進行理論與實踐雙管齊下的教學指導,將基礎技術訓練、傳統(tǒng)技藝傳承、潮流創(chuàng)新設計緊密結合在一起,讓非遺之美可以更好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徐匯區(qū)文旅局表示,本次入選“上海工匠”,不僅是廣大青年傳承人的驕傲,也是徐匯非遺的驕傲。希望未來,徐匯區(qū)能涌現更多這樣優(yōu)秀的青年傳承人,也希望更多的青年人能了解非遺,喜愛非遺,從而加入到傳承非遺項目的隊伍中。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huán)境職業(yè)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
漿面條由此成為中原地區(qū)特別是河洛一帶深受百姓喜愛的面食。洛陽漿面條簡稱“漿飯”,其核心元素是發(fā)酵而成的酸漿,上等的酸漿湯色乳白,稀稠均勻,酸度適中,口感幽香。漿面條有葷有素,做法多樣。老雒陽面食制作技藝是洛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多地依托文化館、非遺傳習所或在景區(qū)、街區(qū)等組織非遺市集、展演展示等活動,讓“老技藝”與“新玩法”碰撞出別樣精彩。在此舉辦的陜西省首屆“守藝人”傳統(tǒng)手工技藝非遺大展上,鳳翔木版年畫、安塞剪紙等55個三秦底蘊濃郁的非遺項目集中亮相,為人們呈
閆強表示,非遺技藝要守正創(chuàng)新,要傳承和保護的是文化,對于非遺技藝的形式、內容的創(chuàng)新,并不會改變其本質,非遺傳承人的使命就是要讓非遺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
”當天,有著500年傳承歷史的魚鳧彩龍連同其他敘永本土非遺項目,來到敘永縣東城幼兒園,通過非遺走進課堂的形式,讓師生們零距離體驗到敘永本土非遺項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