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獅舞,紙鳶飛,千重氣象春芳菲。日前,第六屆大龍湖風箏節、“幸福江蘇”2023年江蘇省風箏挑戰賽暨淮海經濟區舞龍舞獅錦標賽、濰坊國際風箏會(徐州分會)活動,在江蘇徐州云龍區大龍湖畔拉開帷幕。美輪美奐的光影秀和閃爍的夜光風箏扮靚了湖畔夜空。開幕式上,徐州大龍湖旅
春末夏初,綠意蔥蘢,大學校園內生機勃勃、充滿詩意。近日,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大學生課余文化生活,深入推動文化育人和勞動教育相結合,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開展“傳承非遺,紙鳶繪AI”風箏文化藝術節。近千人次參與創作放飛、駐足觀看、合影留念。
2023年的五一,成為近四年來最熱鬧和沸騰的一次。據文化和旅游部3日公布的數據,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在旅游目的地方面,國內傳統熱點旅游城市北京、杭州、大理等熱度不減。非遺、文化類的活動,在這個五一也成為重要的體驗、游玩和增
前兩天,第40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直沖云霄的“復興號”高鐵、在空中“遨游”的大鯨魚……萬人放飛、漫天風箏,場面震撼。山東濰坊用心經營好一只小小的風箏,為自己打造出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今年以來,城市營銷可謂是風起云涌,淄博燒烤火了,很多城市也卷起了美食。可賽道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回歸生活,是實現非遺保護和傳承的重要途徑。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化資源。為了讓更多人知道、了解并為之驕傲,張小泉與方回春堂兩個百年非遺老字號品牌強強聯合,將非遺技藝帶入尋常人們生活中。(張小泉“剪出多樣人
從個人到國家,社區宣講壯大傳承力量為切實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實踐團隊于7月11日上午在淄博市周村開展了“濰坊風箏進社區”的活動,為小朋友們普及了風箏的相關知識,小朋友們通過合作制作軟翅風箏,感受到了風箏的樂趣,對濰坊風箏這一非遺有了更深的了解與喜愛。“其
安次區第什里村發展風箏加工制作產業“非遺風箏”放飛新希望高峰時期,風箏加工戶3000余戶,從業人員10萬余人,年產風箏100萬只,年產值逾3000萬元趙艷強在網上傳授傳統風箏制作技藝。河北日報記者孟憲峰攝串式風箏、桶式風箏……近日,走進廊坊市安次區第什里村的趙
名城早報 記者張小海提起濰坊,人們第一個想到的恐怕就是風箏了。作為世界風箏之都,濰坊擁有兩千多年的風箏制作歷史,是中國三大風箏派系之一,與京、津風箏齊名鼎立,享譽中外。濰坊風箏是山東濰坊傳統手工藝珍品,民間傳統節日文化習俗,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濰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