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巧手一張紙,一片丹心一份情。1月27日下午,在宿城區民間文藝館,一場非遺剪紙小課堂正在進行。 “只要有空閑時間,我都會組織剪紙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非遺剪紙的魅力。”非遺剪紙技藝傳承人蘇艷玲說。 “在我能拿起剪刀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剪紙了,到現在已經有
近日,第二屆武漢城市圈剪紙作品征集大賽結果揭曉,共115件作品獲獎。大賽中涌現出了一批了不起的非遺傳承人,他們用心守護、薪火相傳,一刀一剪弘揚剪紙文化。今天,長江網與你一起閱讀圈內非遺文化傳承人傳承剪紙文化的故事。 ■剪紙遠播海外露絕技收獲“洋粉絲” “動物剪
郎佳子彧以自己形象為創作題材的作品 作品《巾幗》 工作中的郎佳子彧 作品《火神》 郎佳子彧 年齡:26歲 身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海淀區級代表性傳承人 他的故事 在新媒體時代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中國傳統文化 “面人郎”第三代傳人、春喜
郎佳子彧以自己形象為創作題材的作品 作品《巾幗》 工作中的郎佳子彧 作品《火神》 郎佳子彧 年齡:26歲 身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海淀區級代表性傳承人 他的故事 在新媒體時代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中國傳統文化 “面人郎”第三代傳人、春喜
出生在傳統手工藝世家,成年后選擇出國學習動畫,留學期間的一次交流學習對他的影響很大,讓他決心回國,經過十多年沉淀,成為了市級非遺傳承人,他想趁著年輕在非遺傳承方面發揮更大的力量。 留學時期的一次交流學習讓他決心回國 如今成為非遺傳承人 1986年,張倍源出生在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靜遠 彭俊 李夏):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央視網快看推出系列訪談《非定義青年》。我們采訪了5位不同領域的青年人,他們分別是湖北省孝感市公安局民警陳特、甘肅省西和縣孟磨村駐村第一書記賈麗婕、非遺獨竹漂傳承人楊柳、漫畫作者@大綿羊bobo、旅行
“百寶嵌主張‘美’的觀賞性,遠看近看皆熠熠生輝,細到每朵花、每根莖都復雜精美,栩栩如生。”近日,在廣陽區九州鎮南漢村省級非遺項目百寶嵌工藝傳承人周洪俊正忙著給石家莊的一個客戶制作首飾盒。 圖紙上,首飾盒花樣、尺寸及鑲嵌所用材料規格等,周洪俊看了又看,改了又改,
人們常說:平淡是真。然而,真正的平淡,并非是讓人無欲無求、每天青菜豆腐的苦度流年,而是一種心靈上的寧靜。正如一對心心相印的愛人,從相識、相知,在相互了解中共度余生,守著時光,安于歲月,這種心靈上的滿足,才是生命的真諦。 唐時,酒中寫詩,豪邁壯闊;宋時,茶中填詞
作為魯菜的發源地,山東在歲月流轉中孕育出無數極具地域特色又美味的小吃和美食,它們不僅融入到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成了遠方游子念念不忘的那一口“鄉愁”。 在這其中,有很多美食還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山東“舌尖上的非遺”,說不定這些就是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中國已有42個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位于世界第一。山東政府11月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山東的非遺美食。 周村燒餅 周村燒餅,起源于山東淄博周村,是山東省的特色